vhils
@ The MillsVHILS的作品,主要是人物肖像,而且是無名小卒。對他來說,人看似平凡,在自身環境裡努力求存,其實都是無名英雄;觀者看他的作品,可思考個人價值。 VHILS與The Mills Gallery 六廠和香港當代藝術基金會合作,在香港留下了第一件大作。他知道香港紡織業在七十至八十年代發展蓬勃,於是決定在廠房外牆,刻鑿一名女工的肖像。雕刻和紗 廠融為一體,一代的奮鬥回憶便可永存。
VHILS畢業於鬼才輩出的倫敦聖馬丁藝術學院,以破壞性雕鑿的創作靈感(destroy to create),來自當年萄萄牙康乃馨革命時代,街外滿牆的政治宣傳壁畫,槌、鑿、電鑽、鹽酸與漂白劑就是他的畫筆,有時甚至用到炸藥。他年紀輕輕,便闖出知名度,其作與塗鴉鼻祖BANKSY的作品出現在同一幅牆後,一炮而紅。
牆面剝落,鋼筋、水泥、磚頭見光,凹凸有致,不同層次的材質並存,視覺上表面出版模的陰陽色差,概念上則是VHILS對空間變遷的思考。世代發展迅速,不論是甚麼地方,無不舊去新來。刻走表層後,顯露的除了是底層結構,或許亦象徵未盡消失,但快將被人遺忘的舊有事物。